聚結脫水濾油機的核心功能依賴聚結濾芯與分離濾芯的物理截留、聚結作用,以及系統(tǒng)管路、閥門、儲水罐等部件的穩(wěn)定運行。日常維護需圍繞 “濾材壽命管理” 與 “系統(tǒng)狀態(tài)保障” 兩大核心,通過定期更換濾材、清潔關鍵部件、監(jiān)測運行參數,避免因濾材失效或系統(tǒng)故障導致油水分離效率下降,甚至損壞設備。以下從濾材更換全流程與系統(tǒng)保養(yǎng)核心要點兩方面展開詳細說明。
一、濾材更換:聚結濾芯與分離濾芯的關鍵操作
聚結濾芯(親水性,捕獲微小水珠并聚結)與分離濾芯(疏水性,攔截未沉降的大水滴,防止水回流)是濾油機的 “核心耗材”,其更換周期與操作規(guī)范性直接影響脫水效果,需嚴格遵循 “更換時機判斷→更換前準備→更換操作→更換后檢查” 的流程。
1. 明確濾材更換時機:避免 “超期使用” 或 “過早更換”
濾材并非按固定時間更換,需結合運行參數、處理效果與濾材外觀綜合判斷,常見更換信號如下:
基于運行參數判斷:
進出口壓差升高:在濾油機進出口壓力表處監(jiān)測,當聚結濾芯壓差超過 0.15MPa(部分機型設計閾值為 0.2MPa,以設備說明書為準)、分離濾芯壓差超過 0.1MPa 時,說明濾材孔隙已被雜質堵塞,需立即更換(壓差過高會導致濾材破損、油液流量下降,甚至損壞泵體);
處理流量下降:在相同工況下(如進口油壓、油溫不變),若濾油機實際處理流量較初始值下降 30% 以上,且排除管路堵塞、泵故障后,可判定為濾材堵塞,需更換。
基于處理效果判斷:
脫水效率下降:用水分檢測儀(如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)檢測處理后油液的含水量,若含水量持續(xù)高于目標值(如液壓油要求≤100PPM,而實際達 300PPM),或油液仍呈渾濁乳化狀態(tài),說明聚結濾芯親水性下降、分離濾芯疏水性失效,需更換;
油液清潔度下降:用顆粒計數器檢測油液清潔度,若 NAS 等級從目標 8 級升至 12 級以上,說明濾材截留雜質能力失效,需更換。
基于濾材外觀判斷:
停機拆解后,若聚結濾芯表面呈深褐色(黏附大量油泥雜質)、親水性涂層脫落(表面不再均勻吸水),或分離濾芯疏水面出現(xiàn)破損、油污滲透(表面呈濕潤狀態(tài),無明顯疏水效果),需直接更換。
2. 更換前準備:確保安全與操作效率
更換濾材前需做好 “停機泄壓→設備清潔→耗材準備” 三方面工作,避免安全風險與二次污染:
停機與泄壓:
關閉濾油機進油閥、出油閥,停止主機運行;打開設備頂部的排氣閥,釋放濾筒內的油壓(觀察壓力表指針歸零),同時打開儲水罐排水閥,排空罐內積水(避免更換濾材時油水混合溢出);若設備帶有加熱功能,需等待油溫降至 40℃以下(防止高溫油液燙傷)。
設備清潔:
用抹布擦拭濾筒外殼、進出口法蘭處的油污,避免更換時雜質掉入濾筒;準備專用的濾芯拆裝工具(如濾芯扳手,避免用蠻力導致濾筒損傷),并準備干凈的手套、無塵布(防止手部油污污染新濾材)。
耗材與備件準備:
準備與設備型號匹配的新濾材(聚結濾芯需確認親水性材質,如玻璃纖維、聚酯纖維;分離濾芯需確認疏水性涂層,如聚四氟乙烯涂層,避免型號錯誤導致脫水失效);同時準備密封墊片(濾筒與端蓋之間的 O 型圈、法蘭墊片),若舊墊片出現(xiàn)老化、變形,需同步更換(防止更換后漏油)。
3. 更換操作:規(guī)范流程,避免安裝失誤
更換過程需嚴格按 “拆卸舊濾材→清潔濾筒→安裝新濾材” 步驟操作,重點關注濾材方向與密封效果:
拆卸舊濾材:
擰下濾筒端蓋的固定螺栓(按對角線順序逐步松開,避免端蓋受力不均變形),取下端蓋后,雙手握住舊濾芯的提手(或頂部端蓋),垂直向上取出(避免濾芯破損導致雜質掉入濾筒);取出后檢查舊濾芯的破損情況(如是否有纖維脫落、濾材開裂),若存在破損,需用無塵布擦拭濾筒內壁,清除殘留雜質。
清潔濾筒內部:
若濾筒內壁黏附較多油污或雜質,可用壓縮空氣(壓力≤0.2MPa)從濾筒底部向上吹掃,或用蘸有清潔煤油(與處理油品種類匹配,避免油液污染)的無塵布擦拭內壁,確保濾筒內無雜質殘留(雜質會污染新濾材,縮短其使用壽命)。
安裝新濾材:
檢查新濾材的安裝方向(聚結濾芯通常標注 “進油端”,需朝向濾筒進油口;分離濾芯標注 “出油端”,需朝向濾筒出油口,方向反裝會導致脫水失效);將新濾芯垂直放入濾筒,確保濾芯底部的定位凸起與濾筒底部的定位槽對齊(避免濾芯偏移導致油液短路,未經過濾直接流出);放入新的密封墊片,按對角線順序擰緊端蓋固定螺栓(力度適中,以墊片剛好壓實為宜,過緊會導致墊片變形,過松會導致漏油)。
4. 更換后檢查:驗證安裝效果,避免運行故障
更換完成后需通過 “密封性測試” 與 “空載試運行” 驗證安裝質量,確保設備正常運行:
密封性測試:
關閉排氣閥、儲水罐排水閥,緩慢打開進油閥,向濾筒內緩慢注油(觀察壓力表,壓力升至 0.05MPa 時停止注油),保持 5 分鐘,檢查濾筒端蓋、法蘭接口處是否有漏油現(xiàn)象(若有滲漏,需關閉進油閥,泄壓后重新擰緊螺栓或更換密封墊片)。
空載試運行:
啟動主機,打開出油閥,調節(jié)進油閥控制流量至設計值的 50%,運行 10 分鐘后,監(jiān)測進出口壓差(初始壓差應≤0.03MPa)、油液流量是否穩(wěn)定;同時用水分檢測儀檢測出油口的油液含水量,若含水量符合目標要求(如≤100PPM),且油液澄清無乳化,說明更換成功;若含水量仍偏高,需檢查濾材安裝方向是否正確、濾材是否存在質量問題。

二、系統(tǒng)保養(yǎng)要點:除濾材外的關鍵部件維護
除濾材更換外,系統(tǒng)管路、儲水罐、泵體、閥門等部件的日常保養(yǎng)同樣重要,需定期清潔、檢查與維護,確保設備整體運行穩(wěn)定。
1. 儲水罐與排水系統(tǒng):定期排空與清潔,避免水相污染
儲水罐的功能是收集聚結后的大水滴,若長期不清理,罐內積水易滋生微生物、產生油泥,甚至通過反滲污染油液,保養(yǎng)要點如下:
定期排空積水:
運行過程中,需每 2-4 小時檢查儲水罐的液位計(或觀察窗),當水位達到罐容積的 1/3 時,及時打開排水閥排空積水(避免積水過多導致水層上升,與油層混合進入分離濾芯,降低脫水效率);停機后需徹底排空積水,避免罐內殘留水分長期存放導致腐蝕。
定期清潔罐內:
每月停機后,打開儲水罐的清潔孔(或端蓋),用蘸有清潔煤油的抹布擦拭罐內壁,清除黏附的油污與油泥(油泥會影響水位監(jiān)測,且易堵塞排水閥);檢查罐內的水位傳感器(若有)是否正常,若傳感器表面黏附油污,需用酒精棉片清潔,確保液位檢測準確。
排水閥維護:
每周檢查排水閥的開關靈活性,若發(fā)現(xiàn)閥門卡澀(如閥芯被雜質堵塞),需關閉閥門前的截止閥,拆卸排水閥閥芯,用壓縮空氣吹掃閥芯孔,或用煤油清洗后重新安裝;若閥門存在內漏(關閉后仍有水滴滲出),需更換閥芯密封件(如橡膠密封圈),避免水資源浪費與油液稀釋。
2. 管路與閥門:防止堵塞與泄漏,保障油液流通
管路與閥門是油液的流通通道,若出現(xiàn)堵塞或泄漏,會導致處理流量下降、脫水效率降低,甚至設備故障,保養(yǎng)要點如下:
定期檢查管路堵塞:
每月檢查進油管、出油管的外壁,若發(fā)現(xiàn)管路有明顯凹陷(如外力撞擊導致),需及時修復或更換;每季度停機后,拆卸進油管前端的粗濾器(若有),取出濾網清潔(濾網孔徑通常為 100-200 目,易被大顆粒雜質堵塞),清潔后用壓縮空氣吹掃,確保濾網無堵塞。
閥門維護與潤滑:
每周操作各閥門(進油閥、出油閥、排水閥、排氣閥)1-2 次,檢查閥門開關是否靈活,避免長期不操作導致閥芯卡澀;每月在閥門的閥桿處涂抹專用潤滑脂(如鋰基潤滑脂,與油品種類兼容,避免潤滑脂混入油液),潤滑脂需少量涂抹,防止過多污染油液;每半年檢查閥門的密封性能,若法蘭接口處有滲漏,需擰緊螺栓或更換密封墊片。
3. 泵體與電機:保障動力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,避免過載損壞
泵體(如齒輪泵、螺桿泵)是油液循環(huán)的動力源,電機是驅動核心,需重點關注運行噪音、溫度與潤滑狀態(tài):
泵體維護:
運行中監(jiān)聽泵體的噪音,若出現(xiàn)異常異響(如 “咔嗒聲”“尖叫聲”),需立即停機檢查,可能是泵內齒輪磨損、軸承損壞或油液中混入空氣(需排查進油管是否漏氣);每季度檢查泵體的密封件(如軸封、端蓋密封),若發(fā)現(xiàn)漏油,需更換密封件;若泵體帶有潤滑油位計,需每月檢查潤滑油量(保持在油位計 1/2-2/3 處),油質變渾濁時需及時更換(潤滑油型號需符合泵體說明書要求)。
電機維護:
運行中監(jiān)測電機外殼溫度,正常溫度應≤60℃(若超過 70℃,可能是電機過載、軸承缺油或繞組絕緣老化);每季度清潔電機散熱片(用壓縮空氣吹掃灰塵,避免散熱不良導致電機過熱);每半年檢查電機軸承的潤滑狀態(tài),若軸承存在異響或溫度過高,需拆卸軸承并添加潤滑脂(如鈣基潤滑脂),或直接更換軸承(避免軸承損壞導致電機燒毀)。
4. 監(jiān)測與控制部件:確保參數準確,避免誤判故障
設備的壓力表、流量計、水分檢測儀等監(jiān)測部件,以及控制柜內的繼電器、接觸器等控制部件,需定期校準與檢查,確保參數顯示準確、控制邏輯正常:
監(jiān)測儀表校準:
每月校準進出口壓力表(用標準壓力表對比,誤差超過 ±0.01MPa 時需調整或更換);每季度校準流量計(通過體積法或標準流量計對比,誤差超過 ±5% 時需校準);每半年校準水分檢測儀(用標準油樣校準,確保檢測結果偏差≤10PPM),避免因儀表不準導致濾材更換時機誤判或脫水效果誤判。
控制部件檢查:
每月打開控制柜,用壓縮空氣吹掃柜內灰塵(避免灰塵導致電氣元件短路);檢查繼電器、接觸器的觸點是否有燒蝕痕跡(若觸點發(fā)黑、變形,需更換元件);檢查線路接線端子是否松動(按對角線順序擰緊端子螺絲,避免接觸不良導致設備啟停故障);測試設備的保護功能(如過載保護、高溫保護,模擬過載工況,檢查設備是否能自動停機)。

三、長期維護建議:建立臺賬,延長設備壽命
為確保維護的系統(tǒng)性與連續(xù)性,需建立 “設備維護臺賬”,記錄濾材更換、部件保養(yǎng)的關鍵信息,同時結合油品種類與使用工況優(yōu)化維護周期:
建立維護臺賬:
記錄每次濾材更換的時間、更換前的壓差與處理效果、新濾材的型號與批次;記錄儲水罐清潔、泵體潤滑、儀表校準的時間與結果;通過臺賬分析濾材的平均使用壽命(如在處理液壓油時,聚結濾芯平均使用 3 個月,在處理齒輪油時平均使用 2 個月),逐步優(yōu)化更換周期,避免浪費。
結合工況調整維護周期:
若處理的油液污染嚴重(如含水量高、雜質多),需縮短濾材更換周期(如從 3 個月縮短至 2 個月)、增加儲水罐排空頻率(從每 4 小時一次改為每 2 小時一次);若設備長期處于高溫環(huán)境(如戶外夏季使用),需增加電機散熱檢查頻率(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兩周一次),避免設備過熱損壞。
定期整體檢測:
每年對設備進行一次整體檢測,包括濾筒的耐壓測試(用壓縮空氣測試濾筒是否有泄漏)、脫水效率的全面評估(用不同含水量的標準油樣測試設備的脫水能力)、電氣系統(tǒng)的絕緣測試(確保設備接地電阻≤4Ω)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潛在故障,延長設備整體使用壽命。
通過規(guī)范的濾材更換流程與系統(tǒng)部件保養(yǎng),可確保聚結脫水濾油機長期保持高效的油水分離能力,避免因維護不當導致的脫水失效、設備故障,同時延長濾材與關鍵部件的使用壽命,降低運行成本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