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層砂過濾器的工作核心是 “薄濾層快速截留 + 高效反洗再生”,依托 “過濾 - 反洗 - 復位” 三個循環(huán)流程,實現對水中懸浮物、膠體、泥沙等雜質的高效去除(濁度去除率 80%-95%),整體運行可通過全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實現,無需頻繁人工操作。
淺層砂過濾器的工作核心是 “薄濾層快速截留 + 高效反洗再生”,依托 “過濾 - 反洗 - 復位” 三個循環(huán)流程,實現對水中懸浮物、膠體、泥沙等雜質的高效去除(濁度去除率 80%-95%),整體運行可通過全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實現,無需頻繁人工操作,具體工作原理與流程如下:
一、核心過濾階段:薄濾層精準截留雜質
淺層砂過濾器的濾層厚度僅 50-150mm(遠薄于傳統(tǒng)砂濾器的 500-800mm),但通過 “濾料級配優(yōu)化 + 布水均勻設計”,能快速截留雜質,具體過程如下:
進水布水:原水(如循環(huán)水、市政污水、地表水等)經進水管道進入過濾器,通過頂部的 “多孔布水器” 均勻分散,避免局部水流沖擊濾層導致濾料移位 —— 布水器的孔徑與分布密度經過設計,確保原水能以 0.5-1.5m/h 的濾速(常規(guī)運行濾速)勻速滲透濾層,無死角、無短路。
濾料截留:原水滲透濾層時,濾料(多為 0.8-1.2mm 石英砂,部分場景用無煙煤、石榴石)通過 “機械篩分 + 吸附” 作用截留雜質:較大的泥沙顆粒被濾料表層孔隙阻擋,細小的膠體、懸浮物則被濾料顆粒表面的電荷吸附,形成 “濾餅層” 輔助截留 —— 薄濾層設計讓雜質集中在濾料表層,避免深層堵塞,為后續(xù)快速反洗奠定基礎。
出水收集:經濾料截留后的清水,通過過濾器底部的 “集水裝置”(如多孔集水管、濾帽)匯集,再經出水管道輸送至后續(xù)系統(tǒng)(如循環(huán)水系統(tǒng)、用水點、深度處理設備),此時出水濁度可從原水的 5-50NTU 降至 5NTU 以下,滿足不同場景用水要求。

二、反洗再生階段:3 分鐘快速清潔濾料
隨著過濾持續(xù),濾料表層截留的雜質逐漸增多,進出水壓差升高(達 0.05-0.08MPa),此時需啟動反洗流程,清除雜質、恢復濾料活性,反洗全程僅需 3-5 分鐘(遠快于傳統(tǒng)砂濾器的 10-15 分鐘),具體步驟:
排水泄壓:控制系統(tǒng)自動關閉進水閥、出水閥,打開排水閥,將過濾器內水位降至濾層上方 10-20cm,降低罐內壓力,避免反洗時水流沖擊過大導致濾料流失。
氣水聯(lián)合反洗(核心步驟):先開啟反洗風機,壓縮空氣通過底部布氣裝置進入濾層,以 15-20L/(m2?s)的氣洗強度沖擊濾料 —— 氣泡帶動濾料輕微翻滾,松動表層的 “濾餅層” 與黏附雜質;隨后保持風機運行,同步開啟反洗水泵,反洗水以 8-12L/(m2?s)的水洗強度向上沖洗,氣水協(xié)同將雜質剝離濾料表面,隨反洗水經排水閥排出,此時反洗排水濁度可達幾十至幾百 NTU(視原水雜質含量而定)。
正洗復位:反洗結束后,關閉風機、反洗水泵與排水閥,重新打開進水閥,以 50% 設計濾速正洗 2-3 分鐘,沖洗殘留的細小雜質,直至排水濁度≤5NTU,再打開出水閥,過濾器恢復至過濾階段,進入下一個運行循環(huán)。

三、全自動控制:無需人工干預的循環(huán)運行
淺層砂過濾器多配備 PLC 控制系統(tǒng),可實現 “過濾 - 反洗 - 復位” 的全自動循環(huán),無需人工頻繁操作,具體控制邏輯:
觸發(fā)方式:可通過 “壓差觸發(fā)”(設定壓差閾值 0.05-0.08MPa,壓差超標自動啟動反洗)、“時間觸發(fā)”(設定過濾時長 8-12 小時,到點自動反洗)、“水質觸發(fā)”(若出水濁度超標,自動啟動反洗),三種方式互補,確保反洗及時、不浪費水資源。
過程監(jiān)控:控制系統(tǒng)通過壓力表(監(jiān)測進出水壓差)、濁度儀(監(jiān)測出水濁度)、液位計(監(jiān)測罐內水位)實時采集數據,若出現異常(如反洗后壓差仍高、出水濁度不達標),自動報警并停機,便于運維人員排查問題(如濾料老化、閥門故障)。
總結:淺層砂過濾器的工作優(yōu)勢邏輯
淺層砂過濾器的工作原理圍繞 “高效、快速、節(jié)能” 設計:薄濾層讓雜質集中表層,實現 “快速截留 + 快速反洗”;氣水聯(lián)合反洗減少反洗水量(僅為傳統(tǒng)砂濾器的 1/3-1/2);全自動控制降低人工成本 —— 正是這些設計,讓它能適配循環(huán)水、市政、工業(yè)預處理等 “需高頻過濾、空間有限” 的場景,成為高效水質凈化設備。


